1.运动量的选择
幼儿若没有患不适宜运动的疾病,则都应该积极参加适量的运动。运动适度的标准是:身体有些发热,微微出汗,运动结束后感到轻松舒适。除此之外,体格肥胖的幼儿运动应该逐渐增加运动量,循序渐进,不可一次运动量过大。
2.做好热身运动
秋季气温降低,人的肌肉和韧带的血管收缩、粘滞性会增加,从而导致关节运动幅度变小,韧带伸展度降低。所以运动前家长一定要带幼儿做好热身运动,唤醒机体,激活肌肉,降低软组织粘滞性,对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全面准备。
3.及时补水
秋季天气干燥,儿童的运动量一般比成年人大,运动出汗较多,易造成幼儿身体缺水,所以及时补水很重要。补水以凉白开或是温水为宜。运动前2小时给孩子喝一点温开水,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;运动时适量补水;运动完的5~15分钟后再慢慢补水,建议给孩子喝温开水就行,不要喝饮料。切记不能让孩子剧烈运动后马上喝水,这样容易加重身体负担。
4.适当增减衣物
秋季昼夜温差大,早晚比较凉快,中午比较热,和孩子到户外运动时,建议带上纯棉、吸汗面料的备换衣服,或在幼儿背后垫一块吸汗巾防止孩子出汗着凉感冒。孩子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增减衣服,家长们一定要随时查看孩子的出汗量,注意孩子是否需要增减衣服。
5.常见意外伤口处理方法
(1)擦伤
擦伤的第一步就是要消毒,户外运动尽量携带一些双氧水,造成的痛感没有酒精大,是小孩消毒的不错选择。孩子擦伤时首先可以用棉签蘸一点双氧水,均匀的涂在伤口的周围。如果伤口不大,清理伤口周围的异物和细菌之后,再配上云南白药创可贴就可以。如果严重,出血多,建议使用纱布包扎立即去医院打一针破伤风。
(2)扭伤
在户外孩子若发生扭伤时,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,应立即停止活动,此时先用冷水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,使血管收缩凝血,控制伤势发展。24小时后,破裂血管流血停止,这时可用热敷,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,减轻红肿,促进恢复。
(3)呼吸道异物入体
异物进入喉、气管引起剧烈呛咳、气急等症状,继而出现喉鸣、吸气困难、声嘶等症状。家长应立即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,面朝外,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“垫”,按在患儿的上腹部,快而轻地向后上方挤压,随后放松,使膈肌压缩肺,产生气流,将气管中的异物冲出。如此法无效,须迅速送医院急救。
撰稿:郑云添
审核:徐柯渊
发布:许懿